數據分析報告,就該這麼寫
很多同學喜歡問:有沒有數據分析報告模板可以抄。其實如果掌握了寫報告的方法,根本不需要模板抄。而所謂的模板,爲了圖高大全,往往章節很多很多很多。真實工作中真這麼彙報估計既把自己累死,又把聽報告的急死。今天我們就還原到工作場景中,看看數據分析報告該怎麼寫。
數據分析報告有兩種基本模式:
你問我答:有明確的問題要解答
我說你聽:無明確問題,需要從常規數據中解讀
今天先講:你問我答。因爲有明確問題,所以回答起來更聚焦,容易講解。
—— 1 初級報告——
請大家看上圖,然後自己先作答:
- 昨天的銷售業績是多少
- 明天的銷售業績是多少
- 今天的銷售業績是多
▌問題1解讀
大家記得這個標準:一問一答,正面回答,簡單清晰。昨天的銷售業績這個數很清楚的,答出來就行了。答1:昨天的銷售業績是1000萬。OK,過關。
▌問題2解讀
注意時間狀態。明天,是還沒有發生的,因此是個預測值。涉及預測,就得講清楚:預測方法、預測依據、預測結果。預測方法有很多種,需要的數據量也不同,看菜下飯就好了。沒理由領導隨口問一下,你大喝一聲:“呆!給我定住,三個月後我的超牛逼精準人工智能模型就好了……”所以可以簡單回覆,答:根據上週規律來看,明天預計1200萬,比今天多20%。
當然,這種簡單推測也是有前提的,見下:
▌問題3解讀
回答問題3之前,先想一想,今天的數值,是預測值還是實際值?3點前的是實際值,3點後的是預測值。所以回答的時候要區分狀態,答:截止下午3點,實際值是700萬,按趨勢推算,預計1400萬。
初級報告的場景在辦公室裏很常見,常常是領導或業務部門隨口要個數。這時候沒有分類維度,只是單一指標,因此只要區分清楚時間狀態,就能解答好。
—— 2 中級報告 ——
請看上圖作答:
- 上個月業績情況如何?
- 爲什麼第三週業績較前兩週下跌了?
▌問題1解讀
回答問題1前,先思考:
這裏有幾個指標?
這裏有幾個維度?
第一問有幾個問題?
這裏只有一個指標:業績,但是有3個分類維度:周、日、產品。很多新人會脫口而出:兩個分類維度,時間和產品。請注意,時間是又分成周和日的,不區分清楚,後邊回答就很混亂。因爲這個指標很明顯有周循環趨勢,因此周這個維度是不能省略的。
這裏顯然不止一個問題。因爲有了分類維度,所以有了整體和部分的區別。我們不能像初級彙報時候那樣丟一個“總業績是XXX”交差。遇到整體和部分,大家記得這個順序:整體-局部-個案的順序。在解釋局部的時候,如果有多個分類維度,一般說完一個再說另一個。比如眼前這個例子,可以這麼說:
▌問題2解讀
回答問題2前,先思考:
我要答的是一個數字,還是一件事?
問題2問的是原因。注意,原因指的是一個具體影響業績的問題,不是數字本身。很多新人在這裏會犯錯誤,直接回答個:“下跌是因爲週二、週三、週四業績很少呀”。這麼回答等於廢話。要找到數字背後的問題纔行。這裏往往需要做一些深入的調查研究,比如當時天氣如何,發生了什麼事,業務做了什麼控制一類。僅依靠一條數據肯定回答不了。
當然,分析出原因需要具體分析方法,這裏可以參考陳老師之前的文章,但作爲報告,不管中間方法有多少,最後彙報的結果得是清晰的。“因爲XX原因,導致該問題。”
在我們收集過真實原因以後,我們可以做答了。注意,作爲數據分析報告,單純說:“因爲第三週下雨了”是難以服衆的,需要對問題原因做量化考覈,具體指出每個影響因素的大小,才能服衆。類似的,如果是數據錯誤,要指出正確的數據是什麼。如果是業務有控制舉措,要指出控制舉措的開始,結束時間。常見的情形如下,大家可以參考:
—— 3 高級報告 ——
我們常說:在數據分析領域,沒有高級的方法,只有高難度的問題。如果所有的問題,都能像初級、中級彙報那樣清晰明瞭,自然解答也是清晰明瞭。但,實際工作是:問題本身含糊不清,南轅北轍,莫名其妙。這就一下把報告的難度從初級提到高級了。比如下邊這些問題:
- 爲什麼這個月業績很差?
- 我們的產品體驗有什麼問題?
- 爲什麼我的領導會聽到顧客不滿意的抱怨
新人特別容易在這裏栽跟頭!這些問題都是看似清晰,實則一塌糊塗。和中級報告的最大區別是:中級報告是基於數據談問題,而以上根本連基礎的事實、數據都沒有。這種情況下要牢記:先問是不是,再問爲什麼。因爲:脫離概率談個案、脫離整體談細節、脫離數據談現狀、脫離標準談判斷,統統都是耍流氓!我們做數據分析,就是要用理性對抗感性,用邏輯性對抗情緒化,這些感覺、情緒、衝動都是我們的大敵,要堅決消滅!
▌問題1解讀
回答問題1,要先擺事實,再樹標準,最後再分析。
可以回答:
1. 這個月業績數值是XXX
2. 判斷好和差的標準是(上月、去年同月、KPI指標……)
3. 和標準對比,差的程度是(不存在,輕,中,重)
4. 這個(輕,中,重)級別的差,是因爲……
5. 如果問題不存在,乾脆就不答了
▌問題2解讀
回答問題2,要先明確數據指標,再樹標準,再分析。
1. 用戶體驗的考覈指標是XXX
2. 這些指標好/壞的標準是XXX
3. 和標準對比,有問題的地方是XXX
4. 問題的程度是(不存在,輕,中,重)
5. 這個(輕,中,重)級別的問題,是因爲……
6. 如果問題不存在,乾脆就不答了
▌問題3解讀
回答問題3,套路也是一樣的。只不過問題3更不靠譜。面對問題3,先落實:
1. 我的領導是誰
2. 我的領導在什麼時間、地點、以什麼方式
3. 聽到了哪一個用戶,關於什麼問題的抱怨
落實到具體的問題,先看看是真的有這個事,還是主觀臆斷,還是道聽途說,還是空穴來風,還是無風起浪,之後再做分析。
—— 4 小結 ——
我們常說:高質量的問題帶來高質量的答案。針對我問你答類報告,最大的問問往往是問題本身不清楚,相互混合,真假難辨,導致報告怎麼做都很彆扭。
而大家回味下,不管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我們脫口而出的問題往往都是很含糊、很隨意的。所以要堅決清理好問題,後續報告都好做了。
文章來源: 与数据同行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2HL2oiKl53zI8tV8w87Rqg
※※※※※※※※※※※※※※※※※※※※※※※※※※※※※※※※※
我是「數據分析那些事」。常年分享數據分析乾貨,不定期分享好用的職場技能工具。各位也可以關注我的Facebook,按讚我的臉書並私訊「10」,送你十週入門數據分析電子書唷!期待你與我互動起來~
文章推薦
◆跟資料打交道的人都得會的這8種資料模型,滿足工作中95%的需求
回顧十週入門數據分析系列文:
關注數據君的臉書:
我是「數據分析那些事」。常年分享數據分析乾貨,不定期分享好用的職場技能工具。按贊我的臉書,會有豐富資料包贈送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