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體系化搭建資料指標體系,使分析更具針對性。
開始前,請大家先用30s思考一個問題:
— — 是否存在某個單一財務指標,能夠全面衡量一家公司的盈利狀況?
我猜98%的人給出的答案都是不存在。確實,答案是不存在,但為什麼不存在是不是很難去描述。在這裡,給出我的答案:“不存在單一的指標可以全面衡量公司的盈利狀況,因為企業經營管理是複雜的,需要使用多維度的財務指標,這樣才能對複雜的經營狀況做出判斷”
舉個例子來佐證下我的這句話:
我想要投資超市,現在有兩家超市,A超市和B超市,我們該如何衡量這兩家超市的經營狀況與盈利能力,從而決定投資哪家超市?
小張說:第一個想到的指標就是收入,我們先看看哪家超市收入多
小王說:不對不對,應該看利潤,哪家利潤多,哪家的盈利能力才強
小蔡說:我們要看利潤佔收入的比例,也就是利潤率
小李說:我們可以看看兩家超市的投資回報率,也就是每投入一定金額,每家超市可以賺多少錢
其實每個人的單一指標,都無法全面衡量超市的經營狀況與盈利能力,我們需要在這一系列指標中找到線索來進行綜合判斷,也就是要學會將指標體系化。
1、為什麼要學會將指標體系化?
其實很簡單,非體系化的指標通常是單點分析,出現什麼問題,分析什麼,然後改進,如果改進了仍然有問題,那就再接著換一個點分析,缺乏體系。而體系化的指標通常能夠結合問題所在的背景、串聯各個指標、透過各種維度進行分析,從而使最佳化方案更加有針對性。
在資料分析中,一個好的指標體系可以幫助我們更快、更精準地找到答案,定義業務運作是否正常,即使出現異動,也能快速定位原因。
2、在學如何將指標體系化前,先了解指標體系建設4大原則
這裡先介紹一下指標體系建設的4大通用原則
1)使用者第一:從使用者中來到使用者中去,指標體系核心是圍繞能夠反映實際業務情況的目的去的,因此,指標不是越多越好,也不需要虛榮指標,虛榮指標是需要在建設過程中注意避免的
2)典型性原則:儘量選擇比較典型、比較具備代表性的指標,這些指標能夠反映業務的真實情況,其中最重要的指標叫做北極星指標(北極星指標就像北極星一樣,高高閃耀在空中,指引著全公司所有人員向著同一個方向邁進)
3)系統性原則:指標體系是需要強調系統性的,常見的就是找到核心的原子指標,然後延伸,最終形成類似二叉樹一樣的樹狀結構指標體系,做到每個指標有根可尋
4)動態性原則:資料指標體系是隨著業務發展變化、隨著資料分析需求變化的,因此需要不斷地去做指標體系的維護與迭代更新
總結下來就是:需要選取能反應實際業務、有代表性、有根可尋、不斷更新的指標。
3、在瞭解4大基本原則後,學習指標體系建立的通用方法
做分析的過程往往有三步:問題背景是什麼、要分析什麼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怎麼分析
1、考慮對映到資料指標體系中則上升為要考慮指標體系的目標是什麼、指標體系的使用者的業務目標是什麼
2、再考慮要實現這些目標會有哪些表現、哪些訊號能夠支撐他們的目標關注
3、最後再找出相關的指標來支撐資料指標體系的構建
4、學會通用方法後,如何實操?指標體系建立的通用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