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到底是什麼,是否所有企業都適合上BI?

--

為什麼要花時間來解釋這個並不新鮮的問題?

是因為前段時間出差時,發現還是有不少使用者來問,逐漸也發現這問題的答案可能並沒有問題本身普及得開。因此,今天來寫這篇文章幫助大家認識、理解BI應該也不算過時。

全篇原創乾貨,不妨耐下心,跟我花10分鐘去理清這些你每次都分不清的概念。

  • 入門:弄明白,到底什麼是BI?
  • 進階:BI與大數據、資訊化、數位轉型的區別?
  • 深挖:BI這麼好,是否所有企業都應該上BI?

1 入門:弄明白,到底什麼是BI?

對於BI(Business Intelligence,商業智慧)的解釋,維基百科会告訴你:BI一個是利用XXX技術進行資料分析以輔助決策,提升決策效率的工具/方案。

雖然看著像套話,但BI本質確實是這樣,即“從資料中獲取知識,輔助決策”。

通俗點說,就是企業在資訊化建設後(例如上了MES、OA、ERP等業務系統),經過多年,在內部積累了大量的業務資料,但這些資料沒道理放著不用對吧,那怎麼用?這就是BI發揮作用的時候。企業可以用BI來從這些資料中獲取知識,幫助企業知道如何根據這些資料來做出下一步的決策。

但為了易於理解,在對文獻研究和對300+CIO調研的基礎上,結合目前的市場環境,我們對BI做出了更精確的定義:

BI是在打通企業資料孤島、實現資料整合和統一管理的基礎上,利用資料倉庫、資料視覺化與分析技術,將指定的資料轉化為資訊和知識的解決方案。

其價值體現在滿足企業不同人群對於資料查詢、分析和探索的需求,從而為管理和業務人員提供資料依據和決策支援。

2 分清:BI與大數據、資訊化、數位化的區別?

在上一段,我們知道了BI的官方定義,但還是對BI沒有實際感知怎麼辦? 並且還經常把BI與大數據、資訊化、數位轉型混淆在一起,只知道它們都是跟資料相關的技術,但具體差別在哪,其實並不清楚。

因此在進階處,我們會帶你理清BI和這些詞的本質區別,幫助你進階理解BI到底是什麼,能做什麼。

1、BI和大數據

先給結論:

BI是大數據領域下的一部分。

但BI側重於讓不懂技術的業務人員帶著業務問題去做資料分析,透過資料找出業務所在問題,同時沉澱出好的分析方法和知識在BI內。而大數據則偏向於挖掘資料、找到企業中的資料價值並應用在實際場景中,會包含一些演算法的內容。

具體點說:

從包含關係上來看,BI屬於大數據領域的範疇,因此BI有時候也會被稱為“大數據BI”。

同時,在整個大數據技術體系中,BI工具與資料視覺化、資料探勘一同位於資料分析應用技術中,而資料分析應用技術又位於大領域技術體系下(如下圖所示)。

因此:大數據>>資料分析應用技術>>BI工具,BI概念小於大數據。

2、BI和資訊化

先給結論:

BI和資訊化不屬於同類詞,BI是工具/平臺/系統/解決方案,而資訊化是描述企業資料發展階段的名詞。

聯絡起來說,也就是企業一般會在透過資訊化積累一定的業務資料後,再上BI系統,即在資訊化建設的中後期應用BI。

具體點說:

大多數企業中的資訊化本質是:資料採集→流程管理→資料展示,從這個角度來看,你可以理解BI系統其實也是一類資訊化系統

  • BI系統的資料採集是接入企業各類業務系統資料
  • BI系統的流程管理是資料處理和分析流程
  • BI系統的資料展示則比一般的資訊化系統更牛

所以有些企業也會利用BI工具去開發一些資訊化系統,用於補足定製業務系統的缺失。

3、BI和數位轉型

先給結論:

企業發展過程是從基礎資訊化→數位化,而BI則是承接企業從資訊化→數位轉型的最佳工具,幫助企業發揮在資訊化階段所積累的資料價值,從而推動加速企業的數位轉型程序。

具體點說:

就是讓企業的“死資料”透過BI變為“活資料”,讓企業的決策不再是拍腦袋決定出來的,而是有數可依。

3 深挖:BI這麼好,是否所有企業都應該上BI?

這道題沒有標準答案,因為在不同資料發展階段的企業,所面臨的資料問題是不同的。

就大多數企業而言,其存在的情況是資料基礎建設差(資料無法採集收集存放),連最基礎的資訊化都沒做好,就想一步登天到數位轉型到大數據,有的還直接上了套大數據系統,結果根本用不起來。

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對自我認知不足,不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也沒想明白自己該如何按階段發展。

而目前,業內比較認可的企業資料發展階段是:

第一階段:基礎業務資料資訊化

將企業日常手工事務性繁重的工作→業務系統工作的過程,選擇適合企業應用的各類業務系統,例如OA、ERP、MES等,先把資料系統化地儲存起來。

第二階段:解決資料孤島,實現內部資訊透明

即建立不同業務系統中資料交流的橋樑,以便於中層管理者進行資訊統計。

具體點說,就是做好企業報表,可以用到例如像FineReport這種企業級資料視覺化管理工具,將經營過程中的複雜資料和流程進行梳理與整合,形成一套企業報表系統,做好資料的收集、處理、展示。

第三階段:數位轉型,讓已有的資料發揮應用價值

在做完資訊化建設後,多數企業已經不滿足報表的展示了,會開始想上BI,開始讓業務人員去學著做資料分析,這是因為只有業務人員最懂業務,最能讓已有的業務資料發揮價值。

這時候也就是BI開始發揮作用的階段,即從管理層層面為企業提供管理依據、提升業務分析效率,從IT層面整合多系統資料,打通資料壁壘,提高報表製作效率,解放IT人員開發報表時間。

在最后放一個工具體驗地址,也是我最常用的數據分析軟體,大家一起來體驗看看:

文章來源:帆軟服務號
原文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Tcr1XE6_RSMT6jrAvBBJQw

※※※※※※※※※※※※※※※※※※※※※※※※※※※※※※※※※

我是「數據分析那些事」。常年分享數據分析乾貨,不定期分享好用的職場技能工具。各位也可以關注我的Facebook,按讚我的臉書並私訊「10」,送你十週入門數據分析電子書唷!期待你與我互動起來~

文章推薦

餅圖變形記,肝了3000字,收藏就是學會!

MySQL必須掌握4種語言!

太實用了!4種方法教你輕鬆製作互動式儀表板!

跟資料打交道的人都得會的這8種資料模型,滿足工作中95%的需求

妙呀!一行Python程式碼

回顧十週入門數據分析系列文:

關注數據君的臉書:

我是「數據分析那些事」。常年分享數據分析乾貨,不定期分享好用的職場技能工具。按贊我的臉書,會有豐富資料包贈送唷!

--

--

數據分析那些事
數據分析那些事

Written by 數據分析那些事

這是一個專注於數據分析職場的內容部落格,聚焦一批數據分析愛好者,在這裡,我會分享數據分析相關知識點推送、(工具/書籍)等推薦、職場心得、熱點資訊剖析以及資源大盤點,希望同樣熱愛數據的我們一同進步! 臉書會有更多互動喔:https://www.facebook.com/shujvfenxi/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