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釋這個問題大概是因爲還是有讀者在後臺私信問:BI商業智能和報表工具不是同一個東西嗎?有啥區別?
但有這種錯誤觀念也不怪大家,因爲這兩者都是大數據時代下的數據工具,兩者的功能確實也有所重合,但兩者在本質上還是存在較大差異。
因此本篇文章會盡可能用通俗的語言和例子,幫助大家一次明白:BI和報表區別究竟在哪?對企業來說用處又有何不同?併爲大家解答:企業在信息化/數字化建設過程中,應該如何正確規劃報表與BI建設?
<<<免費試用>>> ⬇️ ⬇️
(1) 報表和BI的區別在哪?
先給結論: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報表工具偏向數據展示,BI工具偏向數據分析。
報表工具:側重做複雜但固定的數據展示。
解決“我知道我想要的報表樣式,知道數據從哪裏來,數據需求不常變化,只要展示出來就好”的問題,偏向“固定數據的展示階段,數據交互性較低”。
BI工具:側重讓不懂技術的業務人員做數據分析,讓其自行完成簡單報表/數據儀表盤的製作。
解決業務(運營、財務人員等)和IT之間的“報表需求拉扯”,同時幫業務解決“我有一堆業務數據,我知道這數據有用,可我不知道怎麼用,但BI可以幫助我去生成一些展示及指標體系,給到我啓發”的問題,偏向“數據需求變化多且快,想帶着問題去探索分析數據的階段,數據交互性較高”。
(2) 進階:對於企業來說,報表和BI兩者用處不同在哪?
-- 前者是報表平臺工具,後者是BI工具
對企業來說,可以用FR這類報表工具,搭建企業級的數據可視化平臺,常用的場景是業務報表製作:比如企業固定的月報、季報和關鍵數據指標的統計、展示。此類工具主要面向IT或者企業專門設置的報表開發人員,使用者需要一定的數據庫知識。在報表工具的幫助下,IT人員能快速響應企業固定報表製作的需求。
主要功能有:數據錄入(填報)、數據查詢和數據展示(報表、可視化大屏),還有報表權限管理。
複雜報表:
可視化大屏:
回到BI,對企業來說,則可以用FineBI這類BI工具,解決業務人員多且雜的數據分析需求,並借用BI的建立來梳理企業的數據資產。相比報表,BI的側重點在於基於問題導向的分析(銷售數據、人員流失數據分析等),快速搭建各種業務模型(杜邦分析法、KANO模型、RFM模型等)。優勢在於操作簡單、數據處理量大,能夠更直觀地發現業務運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更好地幫助業務人員調整工作策略。
自助數據分析:
儀表盤:
舉個例子:
如果用報表工具查看數據,那麼領導可以明確知道當月總銷售額、各個銷售員的業績和哪個產品賣得最好等,主要是通過統計已知數據,瞭解總體和細節。
如果用BI查看數據,領導不光可以知道銷售額、銷售員業績,還可以基於這個報表進行更自由的探索分析,比如分地區、分產品分門店查看,還比如使用不同的圖表(折線圖、餅圖、柱狀圖等)來獲取不同視角下的結論,甚至還能對未來做出預測,比如產品A銷量可觀,預計10號之後庫存枯竭,請及時備貨等。
對於企業來說,BI能提供更深度的分析和更智能的決策輔助,這是和報表的核心區別。
(3) 深挖:企業應該如何正確建設報表與BI平臺?
在明白報表和BI的區別和用處後,企業又該如何正確建設報表與BI平臺,充分發揮報表和BI的作用呢?
我們總結了三個階段,幫助企業明確當前數據現狀、抓住主要矛盾、明確具體to do。
階段1:信息化建設啓動期,用業務系統讓數據積累下來
企業在信息化建設啓動期,先要選擇適合企業應用的各類業務系統,例如OA、ERP、MES等,將企業日常手工事務性繁重的工作轉到業務系統工作,把數據系統化地儲存起來,實現“數據資產的原始積累”。
階段2:信息化建設整合期,用報表平臺整合打通數據
這個期間,大量業務系統已經上線,各業務系統數據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積累,主要矛盾轉變爲“數據無法整合打通,形成數據孤島”。
此時,建立一個能打通各業務系統的報表平臺逐漸成爲一個“硬性需求”。
企業在此階段需要做好三方面事情:一是把核心業務系統數據逐步入倉,做整合;二是加大對數據治理的重視;三是基於1–2個跨流程和跨業務的場景,滿足中高層領導的“看錶需求”,打響“成功故事”,得到領導支持,方便後續信息化建設。
階段3:信息化建設升級期,用BI工具把數據利用起來
到了第三階段,企業數據平臺也日漸成熟,主要矛盾轉變爲“提升數據分析時效性,滿足業務多且雜的數據分析需求,深挖數據價值。”
企業此時就可以上BI,開始讓業務人員去學着做數據分析,因爲只有業務人員最懂業務,最能讓已有的業務數據發揮價值。這時候也是BI開始發揮作用的階段,即從管理層層面爲企業提供管理依據、提升業務分析效率,從IT層面整合企業數據資產,同時給予業務人員更多分析數據的機會。
(4)總結
本文主要講明瞭BI與報表的區別,並明確了企業在信息化/數字化建設過程中的三個階段。
但值得一提的是,不必糾結於概念,因爲無論是報表還是BI工具,都是爲企業和人服務的,選擇適合企業所處數據階段的工具就是最好的。
報表工具適合正處於信息化建設階段的企業,側重於複雜固定數據的展示,使用人員是有SQL基礎的IT人員,有一定學習成本。因此,做數據展現,日常運作的企業報表系統建議用FineReport這類報表工具。
BI工具是大數據分析工具,適合處於信息化建設後期,數字化轉型初期的企業,側重於數據的探索分析過程,使用人員是企業內的業務人員/管理層,學習成本低,易上手。如果做長期戰略決策,側重數據探索分析建議用FineBI這類BI工具。
在最后再給大家分享一次 FineBI 的免費體驗地址,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看看:
※※※※※※※※※※※※※※※※※※※※※※※※※※※※※※※※
文章推薦
◆跟資料打交道的人都得會的這8種資料模型,滿足工作中95%的需求
關注數據君的臉書:
我是「數據分析那些事」。常年分享數據分析乾貨,不定期分享好用的職場技能工具。按贊我的臉書,會有豐富資料包贈送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