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32個大數據項目,數字化和報表精華首次公開

--

最近分享了視覺化大屏,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是黑科技。

但如果以另一種眼光看,這不就是另一種形式的報表嗎?不過配了不同的顏色,穿了件好看的外衣,但是核心是不變的。

做報表難? —整理好思路再出發

說到報表,很多人頭疼,做好了又改,到頭來竟然還說資料不對,導致很多工程師天天都是拉資料,處理未完的資料需求,日日都在SQL、Excel中度過。不是所有公司都和互聯網巨頭公司一樣,擁有強大的大數據平臺和資料倉庫支持,所以在中小公司中,取數效率往往很低。

那怎麼解決取數效率低的問題?這個問題不應該割裂開來看,報表和資料系統:資料庫、資料倉庫、資料平臺,都是一起的,得從這幾個方面來看:

報表取數有什麼問題?
報表應該爲誰服務?
資料報表應該怎麼設計?
如何對報表進行管理?

其實隨便挑出一個問題,都可以寫一個好幾千字的小作文了,今天長話短說,讓大家看個明白。

1、報表取數有什麼問題?

很多時候,都是一大堆資料直接過來,沒有人會和你說這個資料的具體含義是什麼,很多時候別人都是隻看結果,那這種情況怎麼辦?

一定要多和提需求的人溝通,問清楚是怎麼回事,如果對方說忙,那收到需求後應該先判斷,再開發,從業務穩定性、頻率等方面去想。而且,報表不僅只有取數的問題,還有很多別的方面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例如:

--報表需求太多,沒辦法及時響應
--Excel性能太差,卡死是經常的事情
--手工處理資料,效率低且準確率也低

怎麼解決?往下看。

2、報表該爲誰服務?

答案有多種:爲公司,爲領導,爲個人。雖然不同的人看報表的目的是不同的,但最終都是爲了公司服務,如管理層,需要直接看到資料的變化:

FineReport做的報表

而中層和基層人員,更需要知道報表是怎麼做的,資料是如何來的,爲什麼要以這樣的資料佈局呈現。

3、資料報表應該怎麼設計?

從資料價值挖掘到事實資料體現

報表不僅僅是填報、查詢等資料的收納和體現,它也能挖掘資料的價值。可以不斷問以下幾個問題,從而可以幫助更好的把資料報表設計好:

--報表解決的問題:資料口徑不統一?
--使用對象不明確?資料產生的價值提高?
--報表的使用時間:偶爾查詢還是經常需要?
--資料實時性的要求大不大?
--報表的內容:要規劃好

再說一下,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要做報表。一個不穩定的業務, 或者頻率很低的需求,根本沒有必要去開發,因爲變化太快了,投入產出比不高。

4、如何才能做好一張報表?

自下而上的金字塔結構

簡單來說,我把做報表的順序分爲金字塔:採、看、想、做。分別對應資料規劃、資料監控、資料洞察和資料驅動。

前3點在上面都說過了,就是一些前期的規劃和資料洞察,可是規劃做的再好,到頭來,做的不好也是無用功,所以報表的實施的部分,也是很重要的。

怎麼實施?我覺得現有企業的做法都是錯的,大談什麼架構方法論,其實根本沒有那麼複雜。

一個報表工具就能解決的事情,千萬不要將它複雜化,停下手裡哪些高大上的數字化PPT,做實事情,把Excel換掉,剩下的交給低代碼的FineReport,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什麼是FineReport

這是企業做數字化轉型、精細化運營的利器,在對接各種資料庫、資料填報和查詢、視覺化方面做的可以說是很出色了,總得來說,一個報表該有的功能都能有了,下面是它的功能架構圖,一體化決絕資料連接、資料引擎、報表製作和報表查看的問題。

FineReport架構圖

上面說到取數困難,整個取數的流程是將 SQL 語句傳給資料庫,資料庫執行,將資料返回給報表設計器。

那我們不能改變資料庫的性能,只需要優化SQL不就好了?所以FineReport裏內置了很多的SQL優化技巧:如SQL編輯視覺化之類的,能夠大大減少取到的報表服務器的記錄數,加快取數和報表運算的速度。不要以爲SQL難,其實難度還不如Excel透視表和函數之類的,相信我。

當你資料分散的時候,FineReport的資料連接功能,就可以直接把各種資料庫的資料放到一起分析,大大減少了資料孤島的狀況,資料分析不再是難事。

當你需要視覺化的時候,FineReport能將很多資料指標都在一張圖上,無論是基層人員,還是中層,又或者是管理層,都應該自己要關注什麼指標,視覺化大屏可謂是必備。

決策大屏

以上均由FineReport所做

--

--

數據分析那些事
數據分析那些事

Written by 數據分析那些事

這是一個專注於數據分析職場的內容部落格,聚焦一批數據分析愛好者,在這裡,我會分享數據分析相關知識點推送、(工具/書籍)等推薦、職場心得、熱點資訊剖析以及資源大盤點,希望同樣熱愛數據的我們一同進步! 臉書會有更多互動喔:https://www.facebook.com/shujvfenxi/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