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繼續介紹九大資料分析方法系列。上一篇我們提到,如果想找兩個指標之間相關關係,可以用相關分析法。但很多時候,我們想找的關係,不能用指標來表達。
比如:
•是不是社群店比步行街店,生意更好?
•是不是私域流量比公域流量,轉化更佳?
•是不是颳風下雨比晴空萬里,銷售更好?
社群店/私域流量/颳風下雨,很難用一個數據指標來衡量。但這些因素,又確實會對企業經營產生影響,該怎麼分析呢?這就需要採用:標籤分析法。
一、什麼是標籤
標籤是有明確含義的,概括性的描述。舉個簡單的例子,有熱心小夥伴想給小編介紹男朋友,如果一本正經地講各種資訊,那麼有效果嗎(如下圖)
如果用標籤來描述,可能效果是(如下圖)
這就是標籤作用的直觀展示。一個好的標籤,能夠讓人們一目瞭然的看到事情的特徵。從而指導後續的行動
要注意的是,標籤和資料指標之間,是可以做相互轉換的:
•比如高富帥的“高”,也可以表達為:身高181cm以上
•比如天氣是:“颳風下雨”,也可以表達為:當日降雨10mm
因此在使用標籤的時候,一定要確保標準統一+所有人理解一致,避免理解錯誤。
二、什麼是標籤分析
標籤分析,特指用打標籤的方式,把難以量化的因素轉化為標籤,進而分析該因素與其他事情的關係。像開頭舉例的社群店/私域/下雨,都是標籤的具體應用。
標籤分析一般分五步:
•明確要分析的影響因素
•把影響因素製作成標籤
•明確要分析的指標
•對比不同標籤下,指標差異
•得出分析結論
三、標籤分析舉例
舉個簡單的例子,南方某省,8月份經常下暴雨。大家都覺得:下雨會影響門店業績。那麼怎麼分析呢?按照五步法,可以針對該省份門店,做分析如下圖:
那麼可以得出結論:下雨對業績影響不大,這就做完了。
但這和大家的直觀感受非常不一樣!明明感覺是下雨了業績就少,為啥資料不一樣呢?這是因為:標籤做的太粗糙。
細想一下
•8月份不下雨,也會有其他惡劣天氣,比如高溫
•下雨也分大雨小雨,毛毛細雨和暴雨的影響不一樣
•有些暴雨太嚴重,政府會發停工停學的通知
所以做標籤,至少得把這幾類情況都標識出來,這樣對比才有意義(如下圖)
更新後會發現:
•不下雨時,高溫天氣也會影響業績
•下雨時,普通雨天並沒有很大影響
•下雨時,暴雨天氣會大大影響業績
•下雨時,政府發了停工通知,反而會引發市民囤積物資
因此,還得再更新標籤,看新結論(如下圖)
這樣的區分就很有意義了。遇到業績下滑,門店店長/大區主管經常本能的把問題歸結於“下雨了”,到底是不是因為下雨呢?有了這個分析支援,可以看出:除非天氣預報標註為“暴雨”/“高溫”極端天氣,才會真有影響,其他情況並非天氣影響。這樣就能開展下一步的分析了。
四、標籤分析的不足之處
標籤分析有個很明顯的不足之處,就是一個事情是有多個標籤的,如果選擇不當,拿了錯誤的標籤比較,經常得出錯誤的結論。
比如,我們比較社群店/CBD店的銷售業績,選了2家店,發現昨天的業績如下圖
這時候得出的結論是:社群店業績小於CBD店,應該多開社群店。
但注意!這裡有另一個標籤,就是日期,選擇的日期是週六,週末CBD都沒人上班呀,那肯定業績很差了。那麼考慮了日期標籤以後,對比結果如下圖
這時候得出的結論就是:CBD店大於社群店,應該多開CBD店。
但是,這樣還沒有窮盡可能性。
•CBD店店租成本很高,可能一間店頂2間社群店(開店成本)
•CBD店都是直營店,人員素質可能更高(人員素質)
•CBD店面積大,所以上的商品更全(商品數量)
……
當我們試圖深入分析一個事情,就會發現,太多標籤疊加在一起,相互作用。因此單靠一兩個標籤的簡單對比,是無法分析清楚的,這時候需要先建立分析邏輯,再做分析。這就需要用到MECE方法。下一篇再分享哦~
※※※※※※※※※※※※※※※※※※※※※※※※※※※※※※※※
我是「數據分析那些事」。常年分享數據分析乾貨,不定期分享好用的職場技能工具。各位也可以關注我的Facebook,按讚我的臉書並私訊「10」,送你十週入門數據分析電子書唷!期待你與我互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