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網劇《魷魚遊戲》刷爆了全網,該劇講述人生失意的一羣人突然接到神祕邀請,去參加一場生存遊戲,勝者可獲得的456億韓元的獎勵。這場生存遊戲的地點未知,參與者將被關在遊戲地點,直至最終獲勝者的誕生。遊戲是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韓國傳統(甚至是東亞地區)兒童遊戲,包含“一二三 木頭人”、“椪糖”、“拔河”、“彈珠”、“玻璃橋”和“魷魚遊戲”。
通過這部片子,對比互聯網職場,很真實。
第一個遊戲【一二三木頭人】
兒時經典遊戲。但在劇中是恐怖的殺人機器,機器人偶回頭之前要全體要在規定時間內衝到終點線,但是機器人偶回頭的時候要定在原地不能動,機器人偶偵測到有人移動會立即射殺。
第一個遊戲指向的應該是教育。
所有參賽者在一開始都擁有同樣的起跑線,但是必須跟隨教育的體制亦步亦趨,每走一步都要經受教育體制的審視,否則就會被淘汰。學歷的競爭這導致了高學歷的貶值,也造成了學歷歧視,因爲當你要上層階級時,你的學歷會被當作重要因素來審視。
第一關淘汰了一半多人的人。
第二個遊戲【椪糖】
每個參賽者選定4個圖案(三角形,圓形,五角星,傘形)中的一個,每名參賽者標配一根針,需要在糖餅中將完整地扣下來自己在遊戲前選擇的圖案,超時或者有損壞即視爲失敗,將被抹殺。
第二個遊戲則是說明選擇比努力重要、選職業和工作一樣的,進入社會前底層人面臨的第一道選擇門。選擇對了就能更輕鬆地爬上上一層階級。
男二眼鏡男是首爾大學的高材生,推理出要玩什麼遊戲,選擇了最簡單的三角形輕鬆過關,明顯表達的是學歷作爲階級躍升敲門磚的重要性。
男主選擇了雨傘這個最複雜的圖案,無疑代表着大多數底層低學歷的普通人 — — 選擇了最艱難的開局。
第三個遊戲【拔河】
就是高空中拔河10VS10,參賽雙方登上高臺都會和拔河的繩索鎖在一起,輸的一方全部人員會被拉下高臺後切斷繩索墜落。
拔河則是類似互聯網大廠的內卷,爲了保持團隊的戰鬥力,通常是強強組隊,老弱病殘和女性被首先排除出去。
互聯網行業默認的潛規則,就是35歲以上的老人和女性容易收到歧視和排擠。
第四個遊戲【彈珠】
兩人一組利用彈珠開始遊戲,贏得對方的10顆彈珠獲勝。
從想精誠合作的隊友轉變到性命相博的對手,有的人自私欺騙以求生,有的人奉獻了自己生命。什麼是善,什麼是惡,該怎麼選擇。。。。。考驗人性。
男主的人設都很正常,雖一事無成,但心底存有些許善良,可當面臨生與死的抉擇時,這點善良則瞬間蕩然無存。
這個好比是某廠的晉升,把兩個很好的夥伴設置成了對手,很多人不得不爲了晉升爾虞我詐,用盡各種手段,這樣的事情已經太多了。
大廠裏的很多負面新聞,都是這樣爆出來的。
第五個遊戲【高空玻璃橋】
高空中的玻璃橋由18對並列的普通玻璃和鋼化玻璃組成,參賽者按照自己選擇的順序依次通過,踩到普通玻璃就會墮落死亡,而鋼化玻璃能夠承受兩個人的重量的設定規則在引導參賽者在前者停滯不前的時候可以推下前者……
第五關的玻璃橋,除了反映底層打工人“走錯一步,滿盤皆輸”這樣如履薄冰的現狀,有着極爲巨大的生活試錯成本之外,也體現了上層可以任意操控上升通道的權力。
往往是第一個喫螃蟹的人,容易先死,就好像互聯網企業的一些新業務一樣,很多人看着你的失敗,踩着你的失敗前進。
“人生就像憤怒的小鳥,當你失敗時,總有幾隻豬在笑。”
第六個遊戲【魷魚遊戲】
呼應開頭的兒時遊戲,前兩名搏殺爭勝,最終只有一人勝利結束遊戲。有時候想獲得成功,必須要在別人失敗的基礎上才能獲得。
最終結果就是規則逼着參賽者同室操戈,管理者在幕後看戲。
其他
《魷魚遊戲》所描繪的那個遊戲,其實離我們的日常生活並不遙遠。
沒有人逼着參加遊戲,就好比你可以不選擇互聯網一樣。
編號是遊戲者,圓形是最低級管理者,三角形管圓形,正方形管三角形,黑麪具管正方形,金面具是貴賓,金面具加寶石是遊戲締造者。
某廠好像用花名,很少人知道真名叫什麼。
底層打工人靠勞動生產賺錢的辛苦掙扎,要靠佔有別人的資源和機會來生存。
底層打工人上升爲管理者,卻並不同情打工人,而是幫資本家壓榨打工人。
管理者層層分層,只知道死板執行,而且管理者裏還有人串通遊戲者違規牟利,打破公平。
遊戲的最高管理者,講究一切都要公平,忙着定規則,量公平,卻觀察不到每晚關燈後的那些細節和漏洞。甚至有時候故意減少資源分配……
同樣是996,資本家的996和打工人的996就不一樣。資本家認爲996是福報,打工人呢?沒辦法才這樣。
打工人的放手一搏,卻只是資本家的娛樂。
※※※※※※※※※※※※※※※※※※※※※※※※※※※※※※※※
我是「數據分析那些事」。常年分享數據分析乾貨,不定期分享好用的職場技能工具。各位也可以關注我的Facebook,按讚我的臉書並私訊「10」,送你十週入門數據分析電子書唷!期待你與我互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