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分析報告,思路最重要

--

我為了學習如何寫報告,閱讀了很多第三方資料平臺的優秀報告;也看了很多幹貨文章,瞭解報告的結構是什麼樣的。

但是自己真正寫的時候,只能還原其形,難以還原其神。最終的報告除了框架看起來像那麼回事,內容經不起推敲,看起來像是東拼西湊的一般,毫無章法。

後來我明白了,報告的核心是內容的邏輯,弄清楚了報告內容的邏輯,最終報告的撰寫就像填空題一樣簡單。

所以,教你如何寫報告,不是告訴你報告的樣式是什麼樣的,而是告訴你如何梳理報告的邏輯。

今天我就聊一聊這個話題。

寫報告的思考順序

很多同學寫報告的時候,不會思考如何寫,而是直接把自己分析的過程寫下來。因為自己他們覺得自己分析問題時就是這個思路,再把這套思路重新呈現出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是我們要明白報告的目的是什麼。

報告不是論文,不需要一步步推演讓同事們瞭解結論的嚴謹性。邏輯的問題是你作為資料分析師需要解決的問題。

報告本質上是內部溝通的一種方式,企業內的溝通講究的是效率,報告要讓對方很快知道你要說的是什麼。

分析問題是對問題一步步拆解,最後得出結論。

而報告為了更高效地傳達資訊,要先要告訴對方你的結論是什麼,然後告訴對方你為什麼得出這個結論。

所以,寫報告的步驟和分析問題的步驟是反過來的。

扭轉了這個思路,你再思考報告的邏輯,就會清晰很多。這是一個難者不會,會者不難的東西。

第一步 明確報告的目的

首先要思考這份報告的目:你的報告到底要說什麼?

資料分析是整個企業當中決策的其中一個環節。決策是要經歷“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這樣三個階段。

第一種“是什麼”

這種報告是告訴業務人員目前出現了什麼問題,後續行為是分析“為什麼”。

一般是常規的週期性報告,比如日報週報月報。這類報告往往列出經營指標的變動情況,說明目前業務出現了什麼問題。

由於業務發展每天都會遇到各種不同的問題,而分析的資源是有限的,所以這類報告的目的就是讓業務方瞭解現狀,並反饋哪些問題是需要亟待解決的。分析師可以優先分析那些業務比較關切的問題。這就是報告的後續。

比如,銷售額的下降可能有ABCD四個因素導致。如果要把ABCD全部分析清楚,可能會花很多時間,那麼這個時候就可以先把abcd四個因素做成報告,同步給業務方。這個報告的目的就是希望業務方輸出一些業務理解,確定之後優先解決ABCD中哪一個子問題。

第二種“為什麼”

這種報告是告訴業務人員某個業務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報告的後續行為是分析“怎麼辦”,或者由業務人員直接開展各種業務嘗試。

這種型別的報告比較常見,因為找原因是資料分析的專長,但是找到對應的解決方案資料分析就不拿手了,這是業務人員的專長。

如果資料分析透過分析發現營業額的下降是由於轉化率的下降,然後轉化率的下降是由於某個地區的競品開展了促銷活動導致當地的轉化率下降。這樣的原因,已經足夠讓業務人員思考如何應對,這方面資料分析的發言權並不高。

第三種“怎麼辦”

這種報告就是告訴業務人員具體要做什麼,報告的後續行為就是執行方案。

如果你在前面的分析過程當中已經推匯出非常成熟的建議,那麼這個部分就很容易了。

第二步 支援結論的論據

我們分析一個問題,不太可能直接就找到問題根源的,往往要走一些彎路,排除掉一些錯誤答案,最終發現問題的原因。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發現一些意料之外的資訊。

所以在寫報告的時候,我們會很想把這些意料之外的資訊也加到報告裡,不然會覺得太可惜了。但是這樣會導致整個報告的內容不聚焦,讀者會被這些零散的觀點帶偏,搞不清要說的到底是什麼。

所以第二步我們要在確定了報告目標需要的核心結論後,找出我們能支援這一個大結論的論點都有哪些。對於那些和這個核心結論沒有明確關聯的那些小結論,我們可以忽略掉。

不要覺得可惜,有些小觀點可能很精彩,但是你的報告精彩不是因為某幾個觀點的精彩,而是這些觀點組合起來和諧統一才精彩。

第三步 支援論點的資料

第三步實際上是上一部的繼續細化。上一步是找出支撐結論的論點有哪些,這一步要做的是找出支撐論點的資料有哪些。

在這裏說一些資料選擇上的注意點。資料分析師在分析問題的時候,一般喜歡看一些明細資料。因為明細資料有更多的資訊量,可以找出更多的問題點。比如說我們看兩類不同產品的銷售額是否存在差異?最終的結果可能是這樣一個圖形。

這個圖形可以看出A品類要普遍比B品類的銷售額更高。但是這個圖形有冗餘資訊。圖中可以看出兩個品類的銷售額是穩定的,所以時間維度實際上在對比品類的成交額差異時,並沒有什麼作用。所以我們沒有必要把時間週期也放進來。

一旦放了帶時間維度的圖,報告的讀者反而會去糾結,為什麼某一天它的銷量會上漲,某一天會下降。而這和我們要說明A品類普遍要比B品類的銷售更高的論點沒有任何的關聯。

所以這個資料我們就可以隱去日期維度,採用平均值的方式,用兩個柱形圖放出來就可以了。

到這一步為止,我們整個報告的主體邏輯部分就完成了,但這還不夠。

第四步 如何讓業務重視這份報告

現在你的報告要說的觀點已經理清楚了。但是邏輯再清晰,建議再落地,如果沒有人對這份報告感興趣,那麼也是沒有用的。

所以我們還要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別人為什麼要重視這份報告?

把這個步驟放在最後,是因為只有你清楚了這份報告要說什麼,你才知道這些結論對那些人有用,和他們的關係是什麼?

考慮清楚之後,有這樣幾種方法可以提高對方對報告的興趣。

第一種是報告的標題

如果你的報告是關於如何提高某產品銷售額的,這個分析報告的標題用《關於如何提升某產品銷售額的資料分析報告》這樣的題目吸引力就不夠強,不如寫成《提升某產品銷售額的三點建議》。這種報告業務同學一看就知道你的報告究竟想要說什麼,並且知道這份報告不是泛泛而談,而是有具體的建議,值得看一看。

第二種方法是在報告的前面介紹問題的背景和問題的嚴重性

你可以採用金字塔原理當中的SCQA模型。

第三種方法是說明採用這個建議之後能帶來的好處

比如你告訴對方,如果採用了這個建議,那麼預計銷售額可以提升10%。那麼業務人員會更加清楚報告的實際價值,更願意聽取你的建議。

總結

看別人的優秀報告,最多告訴你一份好的報告是怎麼把一件事說清楚的。但是看別人的報告卻不能告訴你怎麼先理清楚這件事本身。

按照文中上述步驟思考後,報告思路的框架部分就梳理完成了。有了這個敘事框架,再去學習報告的格式、圖表視覺化等等內容,會事半功倍。實際上,思路整理的部分要佔到報告撰寫的70%以上的精力。

來源:三元方差

文章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DUZFGRTte0xKGr6xkZ9BqA

※※※※※※※※※※※※※※※※※※※※※※※※※※※※※※※※※

我是「數據分析那些事」。常年分享數據分析乾貨,不定期分享好用的職場技能工具。各位也可以關注我的Facebook,按讚我的臉書並私訊「10」,送你十週入門數據分析電子書唷!期待你與我互動起來~

文章推薦

餅圖變形記,肝了3000字,收藏就是學會!

MySQL必須掌握4種語言!

太實用了!4種方法教你輕鬆製作互動式儀表板!

跟資料打交道的人都得會的這8種資料模型,滿足工作中95%的需求

妙呀!一行Python程式碼

--

--

數據分析那些事
數據分析那些事

Written by 數據分析那些事

這是一個專注於數據分析職場的內容部落格,聚焦一批數據分析愛好者,在這裡,我會分享數據分析相關知識點推送、(工具/書籍)等推薦、職場心得、熱點資訊剖析以及資源大盤點,希望同樣熱愛數據的我們一同進步! 臉書會有更多互動喔:https://www.facebook.com/shujvfenxi/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