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校園到「智慧校園」,到底突破了哪些壁壘?深度案例全面解讀
數字校園最早出現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美國克萊蒙特的教授尼斯·格林主持了一場名為“信息化校園計畫”的項目(The Campus Computing Project),由此拉開了校園數字化的序幕。九十年代後期,全球的教育行業信息化建設也是圍繞數字校園所展開的。
到如今,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等新興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大推動了教育的變革,並未校園打造帶來了全新的契機,“智慧校園”這個概念也應運而生。智慧校園指以物聯網為核心,借助信息化手段,將教學、教務、校園生活全面融合,實現教學、生活、服務和管理的智能化。
智慧校園,智慧在哪裏?
當下智慧校園已經成為一種潮流,於傳統校園相區別,智慧教育主要有環境全面感知、網絡無縫互通、海量資料支撐、開放學習環境、師生個性服務五個核心特徵
環境全面感知
智慧校園中的全面感知包括兩個方便,一是傳感器可以隨時隨地感知、捕獲和傳遞有關人、設備和自願的信息,二是對學習者個體特徵和學習情境的感知、捕獲和傳遞。前者包括如激光掃描、紅外感應和視頻監控等設施,可以有效實現人與人、物與物之間的定位、識別、管理等功能,後者則是通過智慧教學平台、學習平台、學習助手等工具,給予大數據分析統一收集學習情況,進而分析感知。
網絡無縫互通
基於網絡和通信技術,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技術,智慧校園支持所有軟體系統和硬件設備的連接,信息感知後可迅速、事實傳遞,這是所有用戶按照全新方式協作學習、協同工作的基礎。
海量資料支撐
通過資料挖掘和建模技術,智慧校園可以在大量校園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分場景、分部門的資料分析,並通過這些資料進行展望和未來預測,依賴這些資料分析結果做出智能推理,快速反應,主動應對。
開放學習環境
智慧校園中的校園將不再以封閉的形式出現,從“封閉”走向“開放”是智慧校園教育的核心訴求之一。在這個開放的過程中,教育資源不再侷限於教課書,多樣化教學平台、資源環境做支撐;學習時間和環境也不單一侷限於課堂,讓有效學習在真實和虛擬情境下得以發生。
師生個性服務
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是智慧校園的核心理念之一,智慧校園的環境以及功能的出發點在於解決師生在校園生活、學習、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解決其實際需求,並成為不可或缺的部分。
智慧校園的實際應用
校園:中國美術學院
背景
中國美術學院(以下簡稱美院)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利用各個資訊系統的資料,通過共享和分析為學校師生提供更好的服務。資料決策平台,美院進行了二次開發,涵蓋了資料採集、資料整合、資料治理、資料分析、結果展示等全部資料流程,集師生資料查、採、辦、用於一體,打破傳統的部門障礙與職能壁壘,實現各部門、各業務間資料的高效協同、自助服務。
應用場景
資料分析
通過資料集成、FineReport填報等方式整合的各類資料,利用報表的視覺化方式提供給師生、校領導等角色做資料展示和決策分析。資料分析包括學校、教師、學生、科研、教學、資產、圖書館、一卡通等資訊。通過資料分析,校長和業務部門及時瞭解學校資料狀態,達到資料分析展現統一歸口,杜絕多頭上報資料且資料不統一的問題,為領導決策提供資料支持。
- 綜合分析
將學校不同業務資料匯總整合,形成綜合性分析報表,提供給校長、部門領導做決策分析支持。
2. 教職工資訊分析
根據教職工不同屬性分類分析學校教職工的整體概況。人事處無需重複統計,只需在教職工類的分析報表中實時查看各項所需的匯總資料與分類資料。
3. 圖書借閱資訊分析
圖書館管理員通過圖書館大螢幕,實時查看讀者進出館、圖書借閱等整體情況。
4. 科研項目、科研獲獎分析
根據科研處需求,統計校科研類項目、獲獎、論文等整體狀況,科研處負責人無需再登入科研系統導出基礎資料做線下匯總。
5. 學業預警
學生成績在教務系統中錄入後,缺少綜合的分析功能,教務處無法根據培養計劃制定的要求查看學校或學院學生的學分情況。通過學業預警分析報表,教務處實時查看每個學院的整體情況,可針對性的對學院、專業、學生做預警,提高學生畢業率。
6. 綜合資料查詢
通過配置花名冊、綜合檔案的方式,將資料提供給業務負責人做查詢導出使用。包含教師綜合查詢、教職工花名冊、學生資料查詢、學生花名冊、學生數字檔案等。
資料監測
資料監測包含資料質量監測、資料同步接口監測、資料資產監測。通過資料監測,將學校網絡中心主導的資料中心建設以視覺化的方式展現給校領導。通過資料質量的監測,可以及時發現資料倉庫中存在的資料質量問題,及時完善資料質量,保證統計分析和資料應用的準確性,並通過資料資產的發布,有效加強業務部門對資訊工作的參與度。
一表通服務
為了做好學校的資料檔案管理,減少師生在資料的多頭上報,多次填報等問題,美院在FineReport資料決策平台上開發了一表通服務,主要完成學校內所有的資料檔案管理,實現一表有數、全表通用,解決學校師生重複填表的問題。
檔案資料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學校各業務系統已採集的資料,只需要集成到FineReport平台上查詢查看;另一類是未收集的資料,通過FineReport報表配置填報表,由個人或相關負責人填報或導入。
通過一表通服務的建設,可以大大提高教師資料上報的速度,減少了資料反覆填報的問題,特別是年度考核表、教師職稱表等需要關聯多個資料源的業務資料,通過資料檔案的建立,現在可以在表格自動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