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讓IT程式設計師告別996的低程式碼,究竟是風口還是革命?

前言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低程式碼這個概念就開始大火了,尤其是對於IT程式設計師和業務人員來說,從一開始害怕被低程式碼逼到失業、到現在已經成了爛大街的口號。

一邊是喊著“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人人都是程式設計師”的宣傳噱頭,另一邊是關於“只能生成屎一樣程式碼”、“bug生產器”等吐槽的聲音也是不絕於耳。

那麼低程式碼究竟是靠著噱頭起來的“偽風口”,還是真正的行業革命?今天我們就來仔細聊一聊:

低程式碼應用現狀

低程式碼剛剛火起來的時候,大體上就出現了兩條發展方向:一條線是面對IT人員的開發工具路線,另一方面是針對業務人員的業務複用路線。

不管是哪種模式,低程式碼最終都是為了解決公司團隊的重複業務需求,比如說之前要透過程式設計師敲程式碼才能實現的模板工作,可以利用低程式碼的模式或工具去解決定製化的需求,最終來提高整個團隊(公司)的效率。

看上去低程式碼似乎是未來的風口,那麼為什麼現在會讓很多人吐槽到爛大街呢?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人上,到目前為止,低程式碼平臺所面向的人群永遠都是初級、入門的人,而程式碼能力強的程式設計師也根本看不起低程式碼平臺,大多數公司裡的都是偽需求。

而且想要讓程式設計師拋棄原有的工作模式,去用低程式碼平臺跟業務人員去溝通配合,就意味著公司要投入非常大的變革成本。但實際上從我的認知上來說,低程式碼面向的就是程式設計師,雖然做不到取程式碼農,但是也不會和中臺一樣臭大街。

至於為什麼呢?接著往下看

能解決業務需求的低程式碼才是風口

做過程式設計師的應該都知道,敲程式碼不是最痛苦的事情,而重複造輪子才是最低效、最沒有價值的事情,而低程式碼的作用,就是為了解決個人層面的效率。

就拿報表製作來說,傳統模式是業務人員將報表需求提給程式設計師,程式設計師再按照需求從資料庫裡取數、做模板,然後再給到業務人員。但是當業務人員的需求有變化的時候,程式設計師就要重複取數、做模板,過程不用說有多痛苦了。

而有了低程式碼平臺之後,IT人員根本不需要那麼麻煩了,報表設計也不是那麼難了,現在市場上比較流行的低程式碼報表平臺並不多,這裡就以市面上最常見的FineReport為例,介紹一下低程式碼平臺的幾個功能:

  1. 報表自動化

FineReport的設計器和Excel類似,很容易上手,就拿連線資料來源來說,根本不需要寫很多SQL,不懂程式碼的小白也可以上手。

2. 報表圖形化

都是字不如圖,圖不如表,一份讓人滿意的報表,確實是需要用舒服的視覺化來展現出來的。相比於一些工具屈指可數的視覺化圖表,FineReport的內建圖表可謂非常豐富。

FineReport圖形化報表

3. 代碼語句封裝

在操作資料庫的時候,FineReport就能夠將SQL編寫介面進行視覺化封裝,使用者直接將欄位和表進行拖拽就能生成sql語句

4. 填報

除了開發效能高,FineReport還有一個亮點就是支援填報。透過設計好的填報模板可以直接向資料庫中錄入資料,可以透過填報校驗條件設定來保證入庫資料的準確性。我看見好多公司收集資料的辦法就是用Excel,把一張Excel表傳來傳去,最後拿到手還要檢查資料準確性,用FineReport填報報表,只需要把填報模板發給對應人,填完資料自動稽核入庫,省一半勞動力

5.大屏

FineReport大屏展示

--

--

數據分析那些事
數據分析那些事

Written by 數據分析那些事

這是一個專注於數據分析職場的內容部落格,聚焦一批數據分析愛好者,在這裡,我會分享數據分析相關知識點推送、(工具/書籍)等推薦、職場心得、熱點資訊剖析以及資源大盤點,希望同樣熱愛數據的我們一同進步! 臉書會有更多互動喔:https://www.facebook.com/shujvfenxi/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