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分析終極難題:資料分析怎麼做才能驅動業務?

--

今天來說說資料驅動業務這個話題,但凡企業搞資訊化建設、數位轉型的大多都是扛著“資料驅動業務”的大旗往前衝的,渴望透過資料分析來驅動業務增長,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大部分的資料分析專案都是帶著“資料驅動業務”的美好願景出發,但最後都淪落成了業務的附屬品,變成業務的提數機。

資料分析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驅動業務?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帶大家認識一下資料分析師的工作。

資料分析師的日常工作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資料支援,一類是資料驅動

初級資料分析師的工作都是在花大量的時間做資料支援工作,負責日常報表搭建、開發、上線,承接臨時需求,根據業務需求製作一些描述性的分析報告,完成埋點需求的拆解和流量分析等。

而資料驅動類的工作,則是透過資料分析來發現業務問題,從而最佳化產品路徑或運營策略,或者透過資料分析支援領導決策。

大部分資料分析師苦惱的問題是,資料支援類工作佔據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工作時間,難以獲得成就感,工作價值也難得到領導和業務認可,清楚的知道資料分析要發揮更大價值,必須要落地於業務,但是說到資料驅動業務,又不知道從哪下手。

總結一下,資料分析工作難以驅動業務的原因,有下面三點,下文將針對這三個問題給出解決建議。

第一步:提高資料支援類工作效率

資料支援類繁雜,但又不得不做,基礎資料維護是業務正常運轉和專案推進的基礎,既然無法避免,我們只能透過效率提升來縮短時間

1、規範需求流程

面對業務繁雜、多樣的需求,我們可以規範化需求提出、需求評估與承接、需求開發與資料結果校驗等的流程,一方面避免因為需求評估、排期和業務扯皮,另一方面也培養了資料分析師的工作習慣和分析問題的思維

2、管理業務預期

對業務需求做好優先順序排期,除非緊急性需求要以最高優先順序最短時間內交付結果,其他的需求按照正常的節奏產出。

做好需求排期和需求交付的公開透明公示,避免業務方因為不瞭解而猜忌是資料同學敷衍拖延,需求管理的本質是承諾管理,自己承諾出去在什麼時間交付什麼結果,自己就得盡全力做到,除非有不可抗力。

準確、守時、穩定的資料支援,是資料人和資料部門的“立根之本”,也是建立“資料權威”、與合作方建立信任關係的基礎。

第二步:搭建基礎資料設施,常規問題工程化

在業務的資料支援需求中,有一部分需求是可以通用的方法解決的,比如日常的報表查詢、製作等,這些問題可以直接做成通用報表,讓業務自行檢視

一些中大型企業會透過報表平臺的建設來完成一些固定報表模板的開發和管理,比如透過報表工具 FineReport 直接與資料庫對接,並將資料庫中的資料按照欄位實時更新,這樣就解決來取數的問題,做好的報表模板可以實時更新資料,並且可以整合到OA系統、ERP系統之中,這樣就避免了很多重複的資料支援工作

剩下的問題再根據重要性和緊急程度逐個攻破,相信這時資料分析師應該有時間著手其他問題了。

第三步:理解業務,掌握主動性

在我的理解裡,資料驅動就是:透過資料分析理解業務,驗證思路,發現利用率不足的資源並對之進行重新整合,從而做出ROI划算的增量價值。

在我們做了很多資料支援工作之後,你會發現資料只是充當了一個輔助工具,幫助業務驗證某一個已有的想法,而不是幫助業務解決問題。資料驅動應該是全面、系統地從資料角度發現和解決業務問題,是一個數據建模的完整過程,而不是僅僅讓資料在輔助驗證某一個想法。

所以資料分析師來說,對業務的深刻理解和判斷是資料驅動的上限,掌握再多資料分析模型、思維和方法,也只是讓你不斷的逼近這個上限。

那如何快速理解業務?沒有捷徑,最關鍵的就是:多問。

大部分的資料分析師都是被動接受需求,根據業務提供的邏輯完成需求。但業務理解資料能力往往是不如我們的,所以就需要資料分析師掌握主動性,多去和對接的業務方瞭解對方要做什麼,進而盤一盤我能為他要做的事情提供點什麼。

第四步:搞定“人”

資料分析師搞定了自身能力,剩下最大的阻礙的就是搞定“人”:怎麼讓業務部門、集團領導能夠心甘情願的使用資料分析,參與資料分析,從而看到資料分析的價值。

在這個問題上,我有深刻的體會,在我剛開始組建資料團隊的時候,非常渴望和業務合作一些專案,搞點事情來讓領導看到我們團隊的價值,我第一個想到是找業務部門的領導描繪我藍圖,但是被一口拒絕了。

後來經過多次的溝通與嘗試,終於達成一致,展開了專案,這裡我總結一些經驗讓大家參考:

1、找準關鍵業務部門,主動切入。用句不恰當的俗語“擒賊先擒王” ,要想撬動業務對資料分析價值的認可,先要從核心業務下手,核心業務在公司的關注度高,如果能做出價值,必然在其他業務部門推動時會更輕鬆

2、從小入手,先讓業務嚐到甜頭。在和業務配合的時候,上來描繪偉大藍圖,要大修大改,業務很難信任配合,最好的辦法就是先幫助業務解決問題,讓業務嚐到甜頭,比如比如業務部門每天需要整理大量的資料,用人工的手段來處理往往效率低下,當你主動提出用工具的方法幫助業務部門解決問題後,就獲取了業務部門的信任,後續再推自己的分析模型和想法就順利多了

3、搞定老闆。比搞定業務更快辦法,就是直接搞定老闆,讓老闆認可資料分析價值,從而推動資料分析在各個業務部門的應用。領導和高層的核心工作是企業管理,我們的目的是能讓資料成為企業管理的工具之一,幫助領導更快、更全面地掌控業務情況。比如一些資料大屏、移動端報表等資料產品建設。

FineReport做出的視覺化大屏

文章來源於:李啓方

文章連結:https://zhuanlan.zhihu.com/p/163402959

※※※※※※※※※※※※※※※※※※※※※※※※※※※※※※※※※

我是「數據分析那些事」。常年分享數據分析乾貨,不定期分享好用的職場技能工具。各位也可以關注我的Facebook,按讚我的臉書並私訊「10」,送你十週入門數據分析電子書唷!期待你與我互動起來~

文章推薦

餅圖變形記,肝了3000字,收藏就是學會!

MySQL必須掌握4種語言!

太實用了!4種方法教你輕鬆製作互動式儀表板!

跟資料打交道的人都得會的這8種資料模型,滿足工作中95%的需求

妙呀!一行Python程式碼

--

--

數據分析那些事
數據分析那些事

Written by 數據分析那些事

這是一個專注於數據分析職場的內容部落格,聚焦一批數據分析愛好者,在這裡,我會分享數據分析相關知識點推送、(工具/書籍)等推薦、職場心得、熱點資訊剖析以及資源大盤點,希望同樣熱愛數據的我們一同進步! 臉書會有更多互動喔:https://www.facebook.com/shujvfenxi/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