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對資料進行視覺化時,不管是靜態圖、動態圖,還是報告、部落格中的一部分,甚至是 Twitter的配圖,都會遵循以下五個原則,今天和大家分享~ 1.展示資料。
2.減少混亂。
3.圖文結合。
4.避免使用意麵圖。
5.從灰色開始。 展示資料和減少混亂意味著減少多餘的網格線、標記和陰影,這些都會干擾實際資料。 有力的標題、更好的標籤和有用的註釋將使圖表與其周圍的文字相結合。 當圖表有許多資料系列時, 可以策略性地使用顏色突出顯示感興趣的系列,或者將一個密集的圖表拆分成多個小圖表。 總之,這五個原則會提醒我關注受眾的需求,以及如何用視覺化的資料講故事。 原則1:展示資料 讀者只有看到你的資料,才能理解你的重點、觀點或故事。這並不意味著你要展示所有的資料,但你要突出顯示那些支撐觀點的資料。 作為圖表的建立者,我們面臨的挑戰是要呈現多少資料,以及呈現的最佳方式。 這張美國的點密度圖,使用了自2010年起,美國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資料,每一個點代表一個人,這是全國3.08億居民在人口普查區(一個人口普查區相當於一個街區)的分佈情況。注 意,這張圖除了資料什麼都沒有,沒有州界,沒有道路,沒有城市標誌,也沒有湖泊和河流的標記。但我們仍然能看出這是美國,因為人們往往生活在邊境和沿海地區,這些資料痕跡勾勒出了整個國家的形狀。